历史演变
何姓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由散居在江淮流域之间的韩姓后裔们逐渐演变而宋的,其发源应当以江苏、安徽两地及邻省山东、河南境内。其后在山东的东海、安徽的庐江、合肥、河南的淮阳及四川的郫县、何姓成为当地望族。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已逐步由以上地区迁入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地。隋唐之前何姓主要是以我国北方为其主要繁衍地带,何姓的精英名人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带。
何姓南迁始于晋代。有的何姓人远迁至福建,与胡、林、黄、陈、郑、丘、曾等七姓合为入闽八族。隋、唐时期,何姓在我国南北方都有了较大发展,尤其以南方各地繁衍为盛。五代及元朝时,在甸西北地区(主要指甘肃、青海两地)和河北省境由于他族胃姓或赐姓何的加入,使得何姓再次庞大起来。何姓再次大举南迁福建,是始于唐时。据(清河丹凤何氏源流纪略)所载:“何氏先人,本河南光州固始人,唐高宗时,何嗣韩从陈元光入闽,至唐末王潮入闽,恐众人不归附,故征求固始县人先世对闽有功者,以慰民望,且表授何之先祖为安抚使,分田划地,安抚族人,於是众人极信赖他”。
至宋朝淳祜年间,何氏祖先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后隐居清源间。逖基有五子,次子元钊多居惠安埔崎;三子元钲,四子元镛,迁移漳州岳口连花。三子元钲为诏安之祖,长子元镇为和地之而迁入广东省境,则要稍晚一些。
据浙江省何氏宗谱载五季时何谨从福建迁居处州龙泉,其先世为庐江郡人。广东省兴宁市何氏宗谱亦载,其先世为庐江郡人,后世子孙繁衍,有迁闽,迁南京者,迁居江西等地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福建武平经江西寻坞,定县再分支各地。明清时何姓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全国五大姓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迁徒广泛等特点。两干多年来有权倾朝野的时代,也有过颠沛流离的岁月;诞生过国母皇后,孕育过宰辅丞相、文学家、史学学、军事家、医学家、音乐家等各种专门人才似雨后春笋,如夜空繁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他们的卓越贡献,为祖国的辉煌历史写下了徇丽多彩的篇章。
下面就介绍各个时期何姓氏族的历史足迹。
1、两汉时期
或许是先祖们光荣历史的勖勉,亡国之耻的激励,使何姓人发奋图强,重新崛起,经历了短暂的秦王朝,到了两汉时期。何姓就是一个基业坚实,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姓族了。
早在西汉宣帝时期,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的何氏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家族了。这支何姓人入川的时间是很早的,到了西汉宣帝时的何武这代人,兄弟五人,在地方是一大势力。何武十几岁就进入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太学,跟随博士受业后,初为郎中小吏,后做县令,又迁州刺史,再到朝中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由一地方小吏一步一步升到丞相的高位。何武为人宽厚,以乐于奖掖人才而闻名。但他疾恨朋党,以私置党羽为耻辱。汉成帝时,他与御史大夫孔光一起主持过“限田”运动,试图遏止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的风气,虽然效果不甚明显,但他看到了土地兼并给国家,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情劳动人民贫无立椎之地的悲惨境遇。何武与西汉后期的权臣王莽有矛盾,不堪忍受污陷,被逼自杀。其子何况也被王莽废为庶人。何武弟兄五人都做过郡吏,也方上敬而畏之。其中一人专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有特殊的商人户籍。此时蜀郡郫县的何姓人并非何武一支,稍晚些时侯的何英学通五经,曾写过(汉德春秋)十五卷,他的孙子何汶学识渊博,有传世之作三十卷。隋朝时期朝廷有一位主持工程建设的官员何妥,史书记载他的祖籍也在郫县。
比蜀郡郫县更早的何姓是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的何比干家族。他原籍在今安徽阜阳,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徒居平陵。何比干,字少卿,经明行修,通晓法律,早在西汉武帝时,就出任了汝阴县的司法长官。他执法严明公正,曾使数千人免死于冤狱。后任丹阳都尉,仍然是“狱无冤囚”。汝、淮之间人称“何公”。何比干的六世孙,东汉人何敞,性情公正,因策试成绩优异,官拜侍御史,后做尚书,外放齐南太傅。治理地方以宽和为政,深受百姓爱戴。平陵还有何姓一支,是从干与(今河南省平与县北)迁徒而来的,有影响内人物是著名的“廉吏何并”。其实,他的祖父就是“二千石一级的高官了。何并初为郡吏,后以同姓在大司空何武属下任职,深受器重,作长陵县令。举县之内,风俗淳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西汉未哀帝时初任陇西太守,再迁颖川太守,为政一方,执法严明,政绩卓然,其子孙也多有职位,颇有家风。
汉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何姓远祖建立的韩国也在中原地区。秦以后虽然分散争地,但当时的条件所限,也不可能流徒太远。因此,两汉时期的中原地区,何姓比较集中,除上述的历史演变之外,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附近还生活着一支何姓家族,其先祖出身寒微,本是屠户起家,因其女儿聪慧漂亮,被选入宫,作了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的异母兄何进初拜郎中,出为颖川太守,河南尹。东汉末,朝廷拜何进为大将军,在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中,他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演出了活生生的历史剧。
另外,还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北)大儒何休家族,以及豫昌,襄阳等地的何姓先人,而陈国的何熙,很可能是后来陈郡何姓的先祖。
2、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是何姓繁荣昌盛,蓬勃向上大发展的时期,主要标志是形成了“庐江”、“陈郡”、“东海”三大郡望。三大郡望的何姓人在政治上出将入相,封爵拜侯。文化上出现了一大批儒学大家,风流名士,文赋诗人。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相辅相承,使得五百年前饱受亡国之痛的何姓人终于跻进了名门世族的行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的姓族之一。这一时期不仅是何姓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且还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演变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三大郡望在今天的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形成南、北、东三足鼎立之势,为何姓以后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向周围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尽管魏晋南北朝以后,门阀士族无情的衰落了,但它毕竟已经打下了这一坚实的基础。第二,政治上迅速崛起,必然要使一大批何姓官员及其他上层人物定向流动,今天的南京为元朝故都,西晋后期因战乱而导致了北方士族的大批南迁,这些人在政治上立足之后,有许多人都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仕职的地方定居下来为他们以后继续向东南地区发展建立了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何姓人在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时期的分布形成南重北轻的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的发展演变除了形成三大郡望之外,在其它地方也有奋发有为的历史纪录。三国时期,吴国主孙皓的母亲名何姬,是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她的出身也不一定是平民百姓之家;曹操的夫人也是何姓人之女。西晋时吴郡人何楷做过吴郡太守。南朝齐高帝建元三年(公元481年),风俗观察使巡行天下,在衡阳(今湖南衡山东北)发现何弘一家四世同堂,被作为孝友传家的模范诏告天下,同时
这一时期,特别不能忘记的是,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何姓人家,(北史)记载:北齐有胡人何畏萨。南朝梁时,有一位主管金银财物的“西周大贾”也是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何姓人。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大家庭里不仅仅限于汉族人,还有远在西域,北方的少数民族成员,无疑他们也为何姓的光辉历史增添了光彩。
3、隋唐五代时期
南朝时期,门阀世族日薄西山,一度光辉的历史逐渐暗淡下来。作为两晋南朝时期何姓人代表的三大郡望,自然也无去抗拒这历史的厄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有“隋唐盛世”之称,而这一时期,何姓人在朝廷中身居高位的上层人物相对减少了。虽然在唐代也有何姓皇后出现,担始终未形成一方势力。到了唐代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以后,何姓家族中也产生了把持一方军政大权的地方要员,有有甚至几代世袭,权不旁落。同时,在史书中也看到一些善技巧、懂营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文化人以及少数民族何姓人,在不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以他们的聪明智慧,勤劳勇武,继续书写着他们自己的历史
唐代后期,梓州伶四川省三台县)何姓女儿聪颖温柔,婉丽多智,被选入宫,初侍寿王李晔,及李晔即位,册封皇后。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天北)何彦先,武则天时,位至天官侍郎。
灵武(今宁夏青铜峡北)人何进滔,祖上世代都是行伍出身。进滔少年时客居魏镇(治在河北大名北),是蕃将田弘正属下。他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终于作了节度使,并且统治魏镇十余年。他的儿子何重顺,孙何全皡相继承袭,在魏镇统治长达42年,成为有名的蕃将世家。何如瑛,唐代新兴(今安徽亳州东南)人,少读兵书,善骑马射箭,在军中作过折冲都尉。
隋唐时代,何姓除多见于军中将帅之外,还有不少的文化英才。如何蕃,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身在太学20年之久,勤劳苦读,有雅望,深得世人钦敬。东南番禺(今广州)人何鼎,是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官至营管经略使。还有画家何墨君,著名的音乐家何妥,桥梁、宫殿建筑家何稠等都是这一时期何姓家族中的皎较者。他们的业绩,显示了何姓人的聪明才智,为何姓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五代十国时期,改局动荡,社会混乱,中原地区以及南迁的何姓人多居民间,很少在史籍中寻到他们的踪迹。只有后蜀文学家何光远,东海何姓之后,后蜀孟昶时作过军事判官,他编纂过唐后期官吏、文人轶闻琐事六十六则,名为(鉴戒录)。但这一时期有这样一支何姓家族特别引入注目:他们是北方的回鹘族出身,世世代代居住在云、朔之间,以游牧为业,不知何时南下到了何庆、何怀福父子的时候,都在后唐武帝李克用军中作了下层的小军校。何怀福之子何建为人谨慎忠厚,被后晋石敬塘看重,要他专管马匹。石敬塘即位,何建作了禁军,数年间先后作过泾、邓、贝、澶、孟五镇节度使,后蜀时官至中书令。少数民族出身,以军功起家,这种现象在何姓历史上并不多见。我国史书记载,回鹘族是匈奴人的后裔,北魏时期叫高车部,或敕勒,讹音又读铁勒。他们有十五大部落,散居在漠北的广大地区,以游牧为业。其中袁纥部落,隋时称韦纥,大业年间,因反抗突厥贵族的压迫,同仆骨、同罗等部落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开成年间被异族战败,部落分散西迁,而何庆一支则自北而南辗转流徒,成为军中骁将,名门大家。他们为何姓大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生机,对何姓以后的发展壮大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4、宋元时期
隋唐五代四百多年的时间是何姓历史上萧条、沉寂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何姓人为重铸辉煌埋头奋斗、积累准备的时代。到了宋元时期,何姓人的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时的何姓人才辈出,进士及第者不可胜数。他们或出入朝廷、总理朝纲,或治理一方、政绩突出。尤其是在民族矛盾激烈冲突的南宋时代,何姓人在朝中者主持正义,力斗权奸;在军旅者与敌决战,不惜血洒疆场,马革裹尸;出使敌营者大义凛然,不辱使命,表现了强烈的正义感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为何姓的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南宋高宗时期,围绕着岳飞一案,在朝廷内部忠与奸、正义与邪恶、主战与投降等在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和斗争。其间的何姓人不媚权贵,不奉迎向上,力主正义,勇斗权奸。有为岳飞辩诬的监察御史何铸,有直接到尚书省状告秦桧的通判何兑。尽管后来他们或被削职流放,或被投入牢狱,但都保持了坚贞不屈的磅礴正气,受到了世人的尊重,赢得了何姓后人的敬仰。
两宋朝,何姓人中忠义之士屡屡出现于史书。政和进士,仙井(今四川仁寿县)人何栗曾经接二连三地上书揭露王黼的奸邪专横。在金兵虎视耽耽、进逼中原的时候,他坚决反对割地求和,力主抗战,当身陷敌营之时,悲愤绝食而死。抚州安乐(今江西省乐安县)人何时,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同榜进士,任兴国县知事。蒙古军入侵南下,他响应文天祥起兵反抗,失败后削发为僧,隐姓埋名,以占卜算卦了却一生。此时,何姓人坚持正义舍生忘死的行为成为一族门风。黎州通判何充抗击蒙古军队入侵,兵败被俘,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宁死不屈,惨遭杀害,其家人自妻、子上下慷慨从容就义者四十余人。又有谆安人何梦桂,咸淳进士,官居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宋亡后,元政府虽不断征召,但力辞不受,而潜心易学,以全其节。
忠义爱国是有宋一朝何姓人的历史特色之一。而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的何姓人在文化史上颇有地位,深受时人所重。
如家居四川南充的何涉,父祖都以农为业,自何涉才开始有读书人。他读书勤苦,成绩优异,中进士后与大文学家范仲淹交往密切,初任著作佐郎,后到地方任职,广设学馆,发展教育,以奖掖后进为快乐。即使在繁忙的军旅生涯中,也常为诸将讲解(左氏春秋),宋朝名将狄青就听他讲经论道。金华人何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再传弟子,学问博大精深,当时人都十分推崇他,从地方官员到朝中官员,屡屡有征召推荐。咸淳年间,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他一生著述宏富,多有传世之作。他的侄子何凤也是地方上很有名望的教育家。
何 异,字同叔,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中进士,是宋代诗人,有《月湖诗集》流传于世。何正臣,字君表,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9岁被举为童子,后来进士及第。成都人何郯,进士及第,官拜太常博士,转监察御史,再转殿中的侍御史。许州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何中立,中进士后,先为集贤校注,枢密直学士,在地方上曾任陈州、许州、杭州三地知州,一生喜好文词,也是一时名士。大庚人何源,精通经史,教授有方,一门三进士,闻名四方。长子何衢亭,通(春秋),为宝佑进士;次子何光龙,精(礼记),咸淳进士;弟子莫如德专攻易经,是淳佑年间的进士。
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南)人何灌,以武选登第,官拜军中巡检,迁防御使。靖康元年,金兵直逼宋城,他率兵守卫西城,抗战三日受伤阵亡,时年已是62岁的老人。
此外,如何执中官至宰相,封清源郡王。何常等也都是进士及第,朝廷重臣。
元朝时,何姓贤达们又以另一种姿态独立于世。他们埋头读书,潜心儒典,仕进之心似乎是淡漠了。因此有成就有影响的文人明显比从政的人多。就是为数不多的政界何姓人,也无意于荣升进取,大都是文名掩蔽了政声。像淳安人何景福,自以为生不逢时,官府屡屡征召而不就,著有(铁牛翁集)。广济(今安徽蕲春东南)名士何朝举,终生热衷于修身养性而不思仕进。何思敬,官至秘书丞,却以善画山水闻名。昌平(今北京昌平西)人何失,恃才傲物,善诗赋,元朝至正年间,公卿大臣交相荐举,他以父母年迈为由,始终不肯出仕。乐安人何中,蒲圻(今湖北蒲圻县)人何天骏,也都是博古通今、卓而不群的大学者,但他们或以古学为追求,或以教育为己任,一辈子不求闻达显要。
5、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是何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何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宋元时期为何姓的发展作了近八百年的积累准备,那么,明清时期就是何姓历史上灿烂的辉煌的时代了,而且这种兴旺和发达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明清两代,何姓的发展自北向南大规模地快速拓进。在今天的福建、浙江、广东以及上海、南京、广州等东南省份及各大城市都有何姓人的分布,他们的优秀儿女见于史籍者就不下数百人。
第二,在闽、浙、苏、粤等地,何姓中出现了不少钟鸣鼎食之家,世代簪缨之族,以及许多书香门第、文化世家。如明朝江西广昌(今江西广昌)的何氏家族,自明初何文渊起,身居高位者江西广昌(今江西广昌)的何氏家族,自明初何文渊起,身居高位者代不乏人。何文渊,字巨川,永乐年间中进士,历官刑部侍郎、吏部尚书。何文渊之子何乔新,景泰进士,累拜刑部侍郎、尚书。何乔新五世孙何裔云,嘉靖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省察黜陡严明公允,得到海瑞的赞赏。裔云兄何涛,嘉靖乡试第一,授安庆府推官。明松江华亭(今浙江松江)有何氏兄弟勤学成才,名扬江南。其兄何良俊,少年笃学,专心如一,竟20年不下楼,家藏书籍四万卷,《何氏语林》、(何翰林集)传流至今。良俊之弟何良傅,嘉靖进士,官历南京吏部郧中。而在学术文化、教育事业上影响至今的何姓是清代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何凌汉一族。何凌汉,字云门,又字仙楼,嘉庆进士,道光间官至吏部尚书。他一生历任吏、户、工三部官员,主持公道,熟思利弊,处世为人一无所苟。以文章道德获世人赞誉。何凌汉家学深厚,四个儿子均学有所成。特别是次子绍基,不仅是清代著名学者,而且书艺精湛超群,自成一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早在宋代,何姓精英们就以坚持正义、崇尚名节而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敬仰,至明清之时,何姓人的这种崇高精神和优秀传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封建压迫的伟大斗争中,何姓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以大无畏的气概和惊天动地的事迹,在世人面前树立了光辉形象。不仅使自己的优秀门风得到了升华,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他们中间,如南明大臣何腾蛟,联合农民起义军,狙击清军南下,兵败被俘,绝食七日而亡。追随民族英雄林则徐、积极赞助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的爱国绅士何大庚,曾经策划参与三元里抗英战役的番禺举人何玉成,以及莲蓬党起义领袖、太平天国将领何文庆等都是这一时期何姓人的杰代表。
第四,明清之际,何姓文化兴盛,专门人才之多,涉及学术文化领域之广泛,成就贡献之突出,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如明代武陟(今河南武陟)何柏斋,泰州(今江苏泰州)学者何心隐,都是名重当时的哲学家。何柏斋认为世界本源为一阴一阳,阴乃精神,阳有知而无形,阴有形而无知,其思想本质是心物二元论。何心隐则以为“心”是万物之本,肯定人有物质欲望,并非罪恶,公开批判道学所不容,先遭严嵩仇视,继为张居正迫害,终至被杀。主张文仿秦汉、诗宗盛唐的复古派文学家何景明,是明代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明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何乔远,是著名史学家,万历年间进士,官至通政使。他博涉群书,尤重史学,辑明代十三朝遗事成(名山藏)一书,纂(闽书)一百五十卷,另有(镜山全集)等。
康熙进士、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何国宗是一位河道工程、地理学家。清浦人何世仁,精通医道,尤善望闻问切之法,撰有(福泉山房医案)、(治病要言)等医学著作。此外,明清两代的何姓人,在校勘、书法、绘画、篆刻、藏书等文化事业上都有过令世人注目的成就。
第五,清代满族人中也有何姓人出现。如后金清初大将何和礼,本属栋鄂氏。道光武举何建鏊。满州都统何洛会,都是满州旗人。这些史实既是何姓发展史上的闪光之处,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生动体现。
6、近现代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何姓的历史掀开了新一页。急剧变革的近现代社会,为何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这个时代的何姓人,在地区分布上继续不断地向东南沿海地区拓进,在事业上继续弘扬明清先人们的奋斗进取精神。他们除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之外,还产生了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医学家、音乐家,为现代文明的传播,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在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中,何姓人出现了以何香凝、何叔衡、何长工、何鲁丽、何贤、何厚铧、何康、何东昌、何英、何振梁、何椿霖、何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职业革命家,他们为民族的独立解放、自由幸福,百折不挠,英勇斗争,无私无畏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四化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主要分布
人口的分布与人口的迁徒流动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有这么几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宋之际、两宋之间、元末明初时期、明清之际、近现代,作为全国人口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族的流徒自然要受到全国性人口流徒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因素之外,具体一个姓族,他们的流动播迁必然还有姓族本身发展演变的因素。何姓是全国范围内的一大姓族,得姓之始,即处于江淮大地上,但可以广泛地遍布祖国各地,出现了无处无何姓的局面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回到2000年前何姓的形成时期,追踪寻迹,来探讨他们迁徒分布的来龙去脉。
1、何姓形成时期的活动范围
何韩一家,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何姓初始阶段分布方式、范围的与众不同。何姓的来源是在秦统一全国之后,流徒散居在江淮之间的韩姓后裔们逐渐地演变而宋的。其特殊性就在于何姓是在流徒播迁中诞生的,因此,得姓伊始,她就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秦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何姓早期的分布情况只有到两汉时期才有可能显现出来。
据史书记记载,两汉时期较早的何姓人是丹阳都尉何比干,他原籍汝阴(今安徽阜阳),于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徒居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在此定居下来,其后世人丁兴旺。(后汉书)有这样一则故事:征和三年(公元前89年)三月辛亥日,何比干午休时梦见贵客车骑满门,睡醒后告诉妻子梦中情景,话未说完,来一80老妪,语告比干:“公积有阴德,今天赐公符策,以保佑广济公之子孙”。言毕,抽出怀中符策,状如竹简,长九寸,共九百九十枚。使比干子孙,人各有一。这则神话故事固不可信,但它说明,在当时的陕西境内至少有像何比干这样兴旺的何姓家族的繁衍生息。史书记载,何比干确有六男三孙。还有颖川太守何并,是从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迁往干陵的。两汉时期,见于史籍的各地何姓人还有汉灵思何皇后,南阳宛县(今河南省)人,其兄何进位至大将军。何休,任城樊县(今山东济宁市东北)人。何熙,陈国(今河南淮阳)人。何颐,南阳襄乡(今湖北枣阳市东北)人。从这些人的籍贯可以看出,两汉时期何姓人的分布基本上是在今河南、陕西、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北部这样一个有限的区域之内,范围不大并且也不怎么稳定,时常有迁徒活动。但也有特殊情况:后汉司空何武是蜀郡郫县(今四川省郫县)人,早在西汉宣帝时就因善唱歌颂汉德的诗歌而被召入宫。何武兄弟五人,其弟显有“市籍”,看来是专门经商的人,其家很可能是因经商而辗转进入四川的。此时流入四川的何姓人并不少见。隋朝时有何妥者,史称其先祖因从事商业贸易而迁入四川郫县,与何武家族的西迁似乎是同时代的事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三大郡望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何姓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随着何姓三大郡望的形成,该时期何姓的分布也出现了新的格局。这三大郡望分别是庐江郡潜县(今安徽省庐江、潜山霍山县)、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淮阳、太康县)。三大郡望在东、西、南三个方向,恰呈等距的鼎足之势。庐江郡辖有今天安徽省寿县以南、江西省九江市以北、河南省以东、安徽省芜湖市以西的广大地区,东海郡横跨现在的鲁南和苏北两省区,西起山东的枣庄市,东至江苏海滨城市连云港。
陈郡较小,但也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四五个县的范围。郡望者,一郡中名门大族也。三大郡望的形成,标志着何姓人口的迅速增长,分布区域的稳步拓展。名门望族往往是众多庶族的代表,可以想象,三大望族之外的何姓人在这一时期也一定有大的发展,他们也一定有众多的人口,这自然也是后来何姓流徙播迁的因素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的发展分布并不仅仅局限在三大郡内。三国吴后主孙皓生母何姬,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西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何楷曾为吴郡太守。南朝齐高帝时,表彰过一个四世同堂的何姓家族,是衡阳(今湖南衡山东北)人。北朝北齐宗室高绰有位很受他爱戴的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他是何地人,不得而知。南朝萧梁时代还有一位绰号“细脚胡”的何姓人,祖籍西域。这些何姓人的出现虽然不能与三大郡望相比,但也足以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人的分布已相当广泛。总之,这一时期何姓人的分布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北方三大郡望为中心,逐步向东南发展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漫长岁月中何姓分布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3、隋唐五代宋元时期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三大郡望地位逐渐失落,何姓家族失却了往日的辉煌,但这一时期仍是何姓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何姓三大郡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大姓,在朝廷做官的人比比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的许多世族大家都纷纷渡江南迁,这自然也是何姓人流徙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何姓人在隋唐时代以至宋元时期的向南发展准备了条件。详细的情况,我们无法把握,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粗略统计,隋代至元朝收入该辞典的何姓名人共90余位,而江南各地的就有近40余人,在今天的福建、江苏、浙江、广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不少的何姓人在那里生活。特别是南宋,随着国都南迁、政治中心的南移,何姓人的南迁也出现了一个高潮,钱塘、姑苏、处州等地的何姓家族都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4、明清时期何姓人的分布
由于随唐时期何姓人的逐渐发展,宋元时代的广为播迁,明清两代何姓人的居住地区也更加广泛,从该时期何姓一些历史名人的籍贯,我们仍可窥探史实的一斑。
明代:弘治进士、兵部主事何孟春,家居郴州(今湖南郴州)。学者、南京右都御史何瑭,家居河南武陟,祖籍处州龙泉人。文学家何景明,家居信阳。篆刻家何震,江西婺源人。藏书家何良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何心隐,哲学家,江西永丰人。书画家何白浙江永嘉人。何腾蛟,贵州黎干人。何吾驺,香山(今广东中山)人,何真,广东东莞人。正德进亡、右都御史何栋,陕西西安人。何源澄,山东邹县人。何维柏,南海人。何礼,清苑(今河北保定)人。何镗,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何燮,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何国宗,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何玉成,广东番禺人。何大庚,浙江山阴(绍兴)人。何绍基、何绍祺、何绍宗、何绍业兄弟四人,湖南道县人。何桂清,云南昆明人。何丰林,山东平阴人。何秋涛,福建光泽人。何宗韩,四川文县人。何和理,满州旗人。何人鹤,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从这些人的籍贯上,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宋元以前,何姓人的分布又有新的变化,即除了在南方继续发展之外,在河北、北京以及关外都可感受到何姓人浓厚的生活气息,都可看见他们活动的身影,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祖国各地。
以上我们对何姓人迁徙分布的历史考察,只是一个粗略的线索,大致的轮廓,但也可以从中探知他们迁徙流动的基本原因。如政治原因:国破家亡,逃避政治灾难,大规模地迁徙流动。战国后期,韩国灭亡以后的情况就是明证,大规模地迁徙流动。社会原因:灾荒、战乱导致的播迁。虽然在历史文献中看不到与何姓有关的具体史料,但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生存繁衍下来,这方面的因素是无可避免的。具体到姓族本身的原因:何姓人在历代各政权中做官,按要求必然要向特定的地方迁移。两晋南朝时期,何姓人虽然形成了庐江、东海、陈郡三大郡望,但他们的政治、社会活动中心在京城洛阳或南京,他们家族中的许多人必然要在这两地定居。其次,读书人四处求学,商人去各地贸易,都会成为何姓播迁的原因。
5、当代何姓分布特点
到了当代,何姓人的分布呈现出更加广泛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安土重迁”观念的进一步淡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为了便于工作和从政、升学、军转、统一移民等缘故。就人口而言,目前何姓在全国的数量已有千万之多,占全国大姓的第十七位。在分布上,除已遍布于全国各地以外,又呈现出南方较多、北方较少的分布规律。具体说来,1982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全国被调查的174900人中,有1759人姓何,这一数字,占全部被调查人口的1.006%,以及位居被调查的1133个姓氏的第二十一位。百家姓中占二十一位,全国6363个姓氏中占第17位。另外,在被调查的24948个北京人中,有515个姓氏,其中何姓有128人,占人口总数的0.513%和姓氏的第三十七位;在25029个辽宁人中,有447个姓氏,其中何姓有53人,占总数的0.212%和姓氏的第七十四位;在25092个上海人中,有391个姓氏,其中何姓有191人,占总人口的0.761%和姓氏的第三十一位;在25244个福建人中,有246个姓氏,其中何姓有319人,占总人数的16264%和姓氏的第十九位;在25646个广东人中,有298个姓氏,其中何姓有483人,占被调查人口总数的1.883%和姓氏的第十四位;在25239个四川人中,有521个姓氏,其中何姓有41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628%和姓氏的第十四位;在23795个陕西人中,有456个姓氏,其中何姓有17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0.735%和姓氏的第二十九位。上述数字,尽管只是一个抽样调查的结果,但由于上述7个省市是分别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5大区中优选而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多少可以说明当代何姓人的一些分布规律。至于在1982年以后至今,何姓人的分布规律依然基本保持上述格局。
另外,在台湾,何姓也是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二十七位的大姓,分布在台北、新竹、彰化、嘉义等县市。据一些何姓谱牒记载,何姓人的迁居台湾最早开始于明朝末年。谱称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原郑芝龙的旧部何斌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后又任郑成功的重要幕僚,并劝说他举兵抗击荷兰,收复台湾。郑成功及其后代控制台湾期间,以及在清朝中叶和近代的国民党撤居台湾之时,也有不少何姓人前往台湾并在那里留居下来。在风山、基隆、士林内双溪、台中东势、新竹宝山乡等地,也都有何姓人生活的足迹。
6、何姓在海外的分布情况
何姓人的迁居海外,大致开始于明朝中叶,以后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不断有何姓人迁居海外,并在海外华人中形成一个较大的姓族势力。目前,海外何姓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大洋洲等地,从事着政治、经济、工商企业、财政金融、科技文教等方面的事业。同时,为了加强同姓宗亲之间的联系,促进何姓人之间的团结,他们还在主要生活的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地,成立了多种规模的何姓宗亲联谊会,或与韩等姓联合成立了联宗会等,从事着与之相关的事业,并与1994年起至2000年一年一度的全世界何氏宗亲代表大会已开过九届,今年定于台湾召开第十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