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入闽祖先考源
相传何氏人闽最早为汉武帝时,安徽庐江何氏兄弟九人, 因知其父参与淮南王阴谋叛乱, 故偕逃人闽,
于仙游九鲤湖飞升, 世人称为九仙祖。 泉州城郊马甲双髻山有专庙奉祀又称大仙公。 据福建文献, 元鼎六年, 公元前一一一年汉武帝平定闽越, 后因闽地险而多阻、闽人凶悍数反,
诏军吏将其民徙处江淮间, 久旷其地。 由此可见, 福建当时地僻人稀、故上述何氏人闽传说有待查证。
地方史志何氏人闽最早记录, 为晋怀帝永嘉六年, 公元三一三年, 五胡乱华。 中州板荡, 衣冠望族,
随驾渡江人闽者八姓, 何、黄、林、 陈、 郑、丘、詹、 胡, 择地而居曰八门, 以居江侧, 遂名晋江, 在莆田县城东五里三山石榴洞建一祠日八门祠,
历代八姓子孙春秋同祭, 世世相守。 故闽有何本自晋永嘉始。只是可惜, 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发现有当时何氏祖先具体的姓名记载留下。
何文雍在[何氏本始记]中记载的人闽始祖是唐高宗时约公元六六九年, 由光州固始从陈政, 陈元光父子人闽平乱的何德字嗣韩。
据传为陈部后勤军需官。 其功不亚于协助陈政父子征战的许天正, 沈世纪等将领, 叛乱平息后, 驻镇泉州一带, 食采螺阳, 卒葬惠安青林山舍利院。
后来家遭变乱, 族谱失传, 子孙后裔世系不明。 经过大约二百二十年左右至唐末昭宗年间约公元八八九年王潮因光寿二州起义军初抵福建, 恐当地百姓不服从,
就敦请固始人先世有功于闽者, 即嗣韩公的裔孙何衍庆出来协助分田划地, 安插闽人, 安定社会秩序、王审知据闽时, 衍庆公乃引退而去, 后来何氏先祖被迫封为安抚节度使,
以报其功, 以尉民望: 闽人思其德, 塑像而祀之, 田家奉祀三佛中黄龙衮者周旨王也,左黑面按剑者陈将军也, 右幞头白面者圣头公也, 即何姓安抚公因为衍庆公的子孙世系有较详细的记载,故一般旧谱都将其作为何氏入闽的一世祖(初祖)。
其子子绎公开基于龙溪县辖白石乡, 今之龙海县角美镇杨厝村, 后裔建有白石开基大宗祠, 此祖祠经清道光榜眼闽县人何冠英重修, 至今仍然完好。
因为没有准确的史料作根据, 所以对于何氏人闽始祖的身份, 名讳乃不能十分明确, 尚有不少争议。
何氏始祖又有安抚公又有观察公, 或者本人居官或者肃代追封尚未定论。 初唐的嗣韩公又人称德公, 五代的衍庆公又人称京公, 或者衍公, 衍解公等。
甚至许多明清旧谱把这些名讳统统混在一起, 即把初唐与五代相差两百多年的两个祖先合为一个人, 称为安抚公。 在[中国人姓谱]这本书中, 把安抚当成人名称五代的衍庆公为何安抚。
以笔者看法安抚公只是安抚节度使这个官名的简称, 正如白石开基始祖, 讳成字子绎官授指挥昭信校尉, 世称为指挥公一样。 至于安抚节度使笔者认为后世追封的可能性大。
原因之一此种官衔在唐初尚未出现, 原因之二若本身做过安抚节度使这样大官, 在正史或地方志里绝不可能没有传记。 既然是后世追封, 听以初唐的嗣韩公与五代的衍庆公均可称为安抚公。
因此才会造成后世互相承袭把两位祖先合为一人的错误。而追封的年代可能是在五代, 因为那时节度使正是一个热门的官衔, 另外也有其政治原因,即闽王是中原人治闽,
需要捧出中原固始人祖先有功于闽者, 以收买人心。 同样道理, 南宋绍兴二十年, 公元一一五O年高宗勾维持其半壁江山, 激励臣民效忠王室, 追封陈元光为开漳圣王。
许天正为都统太尉翊忠昭应侯, 沈世纪为威武辅美将军武德侯, 何嗣韩为竭忠辅国将军昭德侯。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走访福建各地, 翻阅数千部各地珍藏的旧谱和地方史志参互考证,循流溯源而得到的初步结论,
可能有很多错误,但为了引起各地何氏子孙对祖先起源和有兴趣研究何氏族史的学者注意和重视,这些粗浅的看法仍大胆提出交流,以使今后有更热烈的研究和考证。
摘自《台湾嘉义何氏宗会会刊》
|